Skip to main content

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2012

沒有產兆

這幾天大霧瀰漫,在河這邊看不到對岸。 Coralie Clément的音樂頗能激起我對日常生活評點的慾望,這時我的話被它的旋律鍍上金,我可以把樓上大放收音機的人講得舉國歡騰,把累得看不清對岸的雙眼當羅曼蒂克。 外面是霧,裏面也是霧。窗上粘著一層褪不去的水氣,等日照稍強便一起往下滾到窗框歇。家裡充滿了水,外頭的濃霧繼續向內滲透。 然後我花了點心思研究標點符號。西人說話轉換成中文,白紙黑字看起來哪點兒不對勁,答案應該就在標點符號裏。只有逗號跟句號的世界的確容易多了。 那麼今天,就只有逗號跟句號。就像星期六,星期天。星期天後面接句號剛剛好。 我聽不懂法文,但我聽法國歌,讀法國翻譯文學。看完一遍後竟然領悟出了些什麽。小孩子在滾,他不是神嬰!他但願不是神嬰!(終於出現驚歎號) 沒有產兆令人苦惱。 沒有產兆,令人苦惱。 那是一個逗號的差別。

叫做“綠”的梨

秋天是波蘭的豐收季節,李子、蘋果跟梨子是這個時節的主角。波蘭的李子不酸不甜,對我來說只能拿去做果汁;蘋果是不錯,但是一年四季都買得到,這時並沒法特別勾起人胃口;梨子呢...這個季節的梨子是一年四季中最好吃的!不過說實話,一直到今天以前,我都沒被梨子感動過! 就是今天,2012年11月12日中午,我找到了最好吃的梨子!!天哪!這真的太感動了!在沒有荔枝、百香果、梨山的梨子、芭蕉、蓮霧的國度,吃的都是乾巴巴的進口水果(好吧,6月的草莓、櫻桃季除外),有沒有哪個是真的好吃有誠意的?經過這一次,我又更肯定,水果還是要當地當季的好!這個梨子品種叫“Zielona”,就是“綠”。又甜又脆,吃了它再吃別的品種那叫食之無味!西洋梨本來就沒有梨山的梨多汁,所以這個“綠”梨只差在這,但那個香香甜甜的味道可不見得每次買的梨山梨都比得上哦! 就是好吃!今天純記感動! 叫做“綠”的梨,萬歲!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金色秋季已經過了,前些日子正值金秋時,我看看家裡廚房的點心,發現不只窗外,我連帶回家的都是一片紅紅黃黃:柿子、南瓜、蘋果、地瓜……我心血來潮做了盤地瓜糯米餅,一樣是這個tone調:) 滿足! 地瓜糯米餅後來帶去朋友的Party,波蘭人吃了嘖嘖稱奇!這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味道!呼呼~在這邊不怎麼有人買的地瓜終於出頭天哩!

城堡食記

今天要介紹的是兩年前被我罵得臭頭的史坦尼舒宮殿。史坦尼舒一直是以法式料理為主調服侍,由於第一次拜訪時的驚豔萬分,我念念不忘又去了第二次(就是兩年以前那次了),但他們剛好換了廚師,害我一顆少女心跌到谷底。 我聽今年來渡假的人說,史坦尼舒的廚房又恢復從前的城堡級水準,所以一路上又開始期待,並把這一餐留到壓軸——放到離開前最後一天才吃。 今天史坦尼舒的公園很熱鬧,由於昨夜一場德國婚禮在這舉行,宮殿於是也跟狂歡的人一樣徹夜沒睡,時入初秋,夜幕20:00前就降下。人們還來不及看這座大公園呢!他們喝得醺醺然,睡飽了好覺剛好隔天中午起來散步。哈!星期天午間,那兒不悠閒?他們撞見了悠哉的我們,我們也樂得碰上他們沾過喜氣的歡愉。 散步過後就是今天的大餐!應該說是小餐,因為是法國料理嘛!怎麼大得起來XD 我點的主菜是鹿肉,搭著馬鈴薯卷一起上來。這道菜的組合很精緻,盤中有3種醬,蒜醬、野漿果果醬以及特製的紅肉醬,而捲心菜裡頭包著搗成泥的山林野菇,每一口都是驚喜!我吃完後嘴巴變成漿果的紫色,好像偷吃糖的小朋友,呵呵,這一餐的確像糖果對小朋友那樣的,帶來欣喜與滿足。 這是招待的前菜 我點的鹿肉 保羅的羊肉 不過重頭戲這才來,甜點是一定要滴~~我的Chocolate Fandi呀!旁邊還有一球哈爾瓦口味的冰淇林,都是我平時吃不到的!這樣的甜點才叫“城堡級”吧!! 外出用餐,能“不碰運氣”是最好了!但誰也不知道下次哪一間會換廚師,誰會變難吃(例如今次的Paulinum宮殿就慘不忍睹)。經過幾次觀察,我只能確定幾家宮殿的料理風格,史坦尼舒(Staniszów)維持法式風格;Łomnica來客有90%是德國人吧...所以是德式料理,餐點的品質堪稱穩定,但點心一直是普通而已。其他很多則是德波法三種融和。 離開前我看到史坦尼舒門口的歐洲最高級廚房獎牌,嗯!它的確擔得起。

王子塔

乍看之下一個破舊院落,但裡頭的故事可不簡單...星期五遊記——王子塔。 王子塔是這一區最早搭建的塔樓之一,建於14世紀,原名騎士塔,後來追根溯源發現這其實是某某波蘭王子家人居住的地方,才把名字改為王子塔。約莫60年前,這座塔樓的牆繪被發現是極具價值的文物。壁上繪有亞瑟王的傳奇故事,此傳奇一般為學者認定是15世紀的傳說,在教徒間流傳甚廣。王子塔的壁繪一出則顛覆了歷史學家的看法,震驚各界——牆繪是14世紀完成的,出於一瑞士名家,足足比歷史的認定早100年。這棟塔樓由於並未大整大修,塔主大概不夠錢把它擴建成城堡,是以這王子塔長期以來不起眼的被擱在Siedlęcin這兒,鼎鼎大名的觀光大城Jelenia Góra的郊區,被當做豬圈或農舍使用。 另一方面,也因塔主沒有大興土木,今日我們才得見14世紀的原始風貌。前幾日去的Czocha城堡與此塔同一時期興建,只不過戰時被破壞精光,只得重蓋,而今日的王子塔可是原汁原味(不加防腐劑?)被保留下來的,是700年前的氣味,700年前的土磚與木栓,整座塔甚是完良的駐在原處。目前此塔正籌備經費,要往地下室挖開。(不久的)未來,等此工程結束,塔樓的可看性必大大增加,因為那些前人埋葬的“垃圾”,可都是些陶、瓷、器皿,還原下來定可擺滿一室室展覽廳!曾有一團英國歷史學家被帶往此處參訪,在他們踏入破舊院落時個個都露出不滿神色,認為波蘭人怠慢了他們,把他們帶到窮鄉僻壤,名不見經傳的小屋簡直是侮辱!而當他們爬上3樓看到牆繪時,一個個的下巴都要掉下來了;就像波蘭家喻戶曉的噴火龍傳說,英國人看到壁繪上的蘋果樹與樹下的騎士當然知道這是亞瑟王傳奇,身為歷史學家的他們很快就辨出這面牆繪的價值,並且,如前所說,震撼了他們的歷史觀。 目前,一樓的空間已有數櫃挖掘出來的古碎片和還原圖的展示,由於展覽品為數不多,我甚至可以額外細讀每面牆上的介紹,看看過去的門閂製成原理等(通常在大展示場,我是沒時間讀這些外國字的),其中關於傳統食物、波蘭廚房的介紹也相當有趣:過去他們使用的餐具是湯匙和刀子,大部份食物是用手直接抓來吃的,有時則用刀子來做輔助,叉子是啥?餐桌禮儀是近代的發明,可不是嗎?更有趣的,這些人的日常飲料不是水,而是“啤酒”。因為當時水還不純淨,所以他們釀酒喝,而葡萄酒在那時候還不盛行,最普遍的是啤酒,當然,那時候酒精濃度不像今天“純喝酒”的...

七日山棱線

08.27 山的棱線還是一樣迷人。 午間,我們抵達了Michałowice的民宿。這次我們住的地方不像Karpacz那麼繁榮,但是它離南部大城Jelenia Góra很近,所以可以算是到哪兒都方便!太陽走9個小時的時間,我們的飲食從麥當勞(早餐)變成山中大塘的新鮮鱒魚(晚餐)。就此遠離塵囂,開始渡假哩! 午后,我們卸了行李便輕裝出發再度造訪Karknosze國家公園的瀑布區。這段路很輕鬆,一路有溪水潺潺相伴,在炎夏裡自已消去大半燥熱。一開頭我對要前去的景點沒什麼概念,直到看見對邊壁上鑲著的大“貓”石,我才猛然記起這個地方!看著那貓頭巨石,有種想打招呼的感覺,嘿!近來可好呀?過了大貓石不久,水流聲越來愈大,很快的瀑布就在眼前了。我們是由下往上爬,先是在下游被“澎湃”了一番,再朔到上端的一片平靜無波。現在是乾季,水流不急,上頭靜得連蓄勢待發的跡象都無,只有那陡然一跌的河床,嘩的一聲刷開一片瀑布。從下到上,從激動到寧靜,這是看瀑布很不一樣的體會,順序顛倒了,激湍後看急湍前,像是火爆浪子回家也要溫順的喊聲娘吧,那上游的水看起來竟也是暖的了。 這次上山的計劃大致上是...沒計劃。吃奶油炸鱒魚跟逛城堡是一定要的。然後,面著斜切下來的屋頂天窗望向半邊天與林,這星期怎麼樣都是愜意。 我來了!久違的山! 08.28 夜裡傳來狼嚎聲,我跟保羅對望,笑著說,不對不對,一定是聽錯了!但今天發現那嚎叫聲是出自樓下那隻主人養的“大狗”。不是哈士奇,因為牠不吠,牠會狼嚎...我們困惑極了,本想跟牠玩,這下也不知能不能隔著籠子摸牠...謎呀謎!只好遇到主人再問了。 今天的行程是逛城堡。Czocha是一座防禦性城堡,多數的防禦性城堡都“樸實無華”但“別有洞天”Czocha現已辟爲城堡飯店,並操辦宴會、婚禮。城堡歷史悠久,有著不少傳說,但與多數波蘭城堡一樣在戰亂時被摧毀,有價值的東西早被洗劫一空。20世紀初這兒才又由其德國主人重建起來。我們參觀了高塔,瞭望蜿蜒的克維薩河,我們進德國人二戰時用的地下碉堡,嗅了嗅戰時的緊張氣息。整座城堡中我最愛的部份就是藏書閣通往沙龍的秘密通道。一行人魚貫的進入書房,我恰好站在那個秘密“書櫃”前。通道悄然無息的開了(連“咿呀”或“嘎茲”一生都沒有),我就是第一個嚇一跳的人XD。通道另一頭的沙龍入口也是一個“尋常”的擺飾櫃,藏得...

Lacrimosa巡演第一站!

就是後天,在華沙開唱!! 今天出門拿到捷運報(我一個月大概只拿一次吧),居然有Lacrimosa的報導,啊...我心又少女了! Lacrimosa的新專輯Revolution很有現代歌舞劇的感覺,所謂革命,大概就是這種創新的感覺吧!從旋律馬上可以感受得到的。Tilo取這專輯名當然還有更多深意的啦,每次看他講話都覺得真可愛! 波蘭雜誌記者顯然詞窮,不知道要寫什麽,標題竟叫“Lacrimosa沒有革命",然後自以為很幽默的說,好險他們依然維持黑與白的風格,而不是如新專輯題名...。不過我花癡,簡報還是收下來了XD。 快來點連結聽聽吧: 官網 9首都可以試聽,但聽到正精彩就停了...。 Revolution 這裡可以聽整首歌:))

永遠無法跨越的障礙

語言跟文化,簡言之是文化,因為語言發展出文化,而文化將語言內化。我們不能溝通,因為我的語言有著與你的思想大相徑庭的鋪陳方法。這還是我謙虛,因為我瞭解這箇中奧妙,然後我還不巧知道這時候不能強人所難,所以一肚子的話只能吞到心裡。 那句話在他的語言中是這麼講的:由於突發事故,一架俄羅斯航班的關係。IL62在那時帶來了額外高溫。我們只好暫時停留在機場。 中文會這麼說:由於俄羅斯航班IL62飛機溫度過高,導致我們當時無法起飛。(我們於是知道,這架出問題的飛機是原先我們預定要搭的航班) 他語言的下文說了:我們在機場等新的班機。 全文連貫下來,他語言的讀者就知道:由於俄羅斯航班IL62飛機溫度過高,導致我們當時無法起飛。 誰跟我說中文沒邏輯? 一句話可以搞定為何要迂迴使用第三人稱?

男人的蛋糕

當然不是舒適牌刮胡刀(雖然押韻)...之所以說是男人的糕點,是因為這蛋糕需要“臂力”,所以今回的大廚是保羅桑!也多虧如此,我才可以在旁邊拍照記錄:P。 蛋糕是從李子蛋糕食譜改來的,這種脆皮蛋糕在歐洲(至少德國、波蘭)都很普遍,是烘培屋、麵包店必備的基本糕點。上面可以鋪任何水果,最常見的是小紅莓、藍莓跟蘋果。但是外頭買的味道真的不能跟眼前這盤比(我討厭香草精、討厭化學味)!我這就把保羅媽的秘傳寫下來。 材料:500g麵粉、150g糖、150g奶油、100g酵母、4個蛋黃、一杯溫牛奶(約100ml)、1公斤蘋果、少許鹽添味用 1.蛋黃與糖充分攪拌混合。奶油加熱融化。 2.讓酵母醒來,把酵母剝成小塊,加入一湯匙麵粉、一湯匙糖及一些溫牛奶混合,等它發起來。 3.往裝麵粉的大盆倒入和好的蛋黃液、發了的酵母團、牛奶、漸次倒入融化奶油,一邊開始“揉”麵團,直到麵團變得光滑不再粘手。 4.把麵團蓋起來,等30分鐘左右,直到它發成2倍大。 5.麵團擺入上好油的烤盤裡,放好攤平,此時打一顆蛋,蛋液抹在表面上。 6.鋪上切塊的蘋果,蘋果上再鋪一層脆皮(200g麵粉+80g糖+120g軟化奶油揉成的小碎塊),入已預熱好的烤箱,180°C烤45分鐘~1小時。 如何,簡單吧~~只是在步驟3那個“揉”麵團的動作,根本超出我能耐,還要帶打、捏、捶、甩、拍...,至少揉個2、30分鐘才夠(如果有機器那是另當別論)。波蘭的女人也辦得到喔!這民族果然從以前就很有力氣呀...。說道波蘭的家庭食計,許多人還是喜歡自己煮果汁、做果醬,他們會懷想祖母時代某某認識的獵戶或親戚帶來的野兔、山豬;他們記得那一大隻野兔掛在窗外放血一週的光景。還是一句老俗語,波蘭的男人要種一棵樹;女人一定會煮一手好菜。這麼自在原始的狀態在城裡很少見了,但這樣的傳統不論是在城市或鄉下都被認為是很高尚的美德。他們的強壯總是讓人驚詫,比如保羅的外婆摔斷手,本想她情況很糟好不了了,但外婆的身體居然自己慢慢地修復,連受損的腦也有恢復跡象。這位外婆就是那個烹飪高手,一隻野兔到她手裡可以變出千百種冷盤或熱菜,折雞頸或者是剝豬皮對她來說都小事一樁,而她女兒就沒辦法了,這些事情不從小習慣是幹不來的。女兒安娜拿到了一隻雞,想了好久不知道怎麼下手殺,急得都哭了,安娜的先生認為這真不應該,有什麽好大驚小怪?結果安娜把雞交給他:「那你來...

蘑菇公主

嫚仔看我小baby4D照時直呼"好像蘑菇公主"!就這樣我心裡也開始想像了...如果是蘑菇公主,應該是這樣吧... 期待她健康出生囉(還好久啊)!

心寬體胖美食節

第六屆波蘭美食節圓滿落幕了!這一次我們抓緊最後一天去好好逛逛!往年我們買的通常是酒精類產品,今年正愁不能喝酒該吃啥好時...參展的攤位很爭氣的抓住了我們的心! 去年的美食節個人覺得酒精類產品太多,占了大概50%以上,剩下的東西也普普,唯一比較特別的是匈牙利的腌製肉品攤!香香辣辣好提味!今年,這個匈牙利攤販也有參展,想必是去年大獲好評才會再來的。我們二話不說買了一條辣熏腸。畢竟好吃的熏腸真的不好找!大部份的波蘭人都買微辣,我跟保羅是特例啦(這還用說嗎)。他們的店鋪在華沙 Aleja Reymonta 23/145 ,  01-840   Warszawa ,住在華沙的朋友可以三不五時去光顧(真羡慕)! 今年的戰利品比去年多!我看到了感動的魷•魚•絲!大約半年前P&P超級市場就有紐澤西牛肉干的蹤跡,不過這魷魚絲的出現還真是嚇了我一跳!馬上抓一包回家啃了!銷售員也很好笑,他對著孕婦說:這個配啤酒很好!...哇咧@$@#$@...大人不記小人過,我拿著冰淇淋繼續吃,不理他。至於我手裡的冰淇淋...嘿嘿...這就真的特別了,這一球是用新鮮蔬果做的,下面的照片裡,綠色是酪梨,橙色是桔子喔!這一球真材實料,要9茲羅提呢(比較:莫凡彼的冰淇淋3.5茲羅提)。 這一回希臘店帶來的不只有酒,還有希臘食品、調料、葡萄葉肉卷的罐頭...愛琴海的情調又重新捲上心頭!我們則買了他們新鮮的黑橄欖跟綠橄欖。 看看來人,參展商有山民、有外國人,其餘就是我們這些饕客。麵包、蛋糕、起司攤販那是一定有的,另外還有驚奇搭配果醬攤、新鮮生蠔攤(這個真的難得)、香料攤...。走累了就吃烤肉、串燒、烤豬腳或傳統的豬油麵包佐黃瓜,這地方真好逛! 搜刮完戰利品,接著就是回家吃掉它們XD,首先來吃今天買的這半條蘋果蛋糕吧(在波蘭,簡單好吃的蛋糕是媽媽或阿媽自己烤的蛋糕,商店裡通常賣得五花八門生死無門= =),我已經好久沒吃“普通”蛋糕了。

香料.東西味蕾

亞洲廚房裡必備的東西是醬油、香油還有一個大炒鍋。 西方廚房放的是數不清的香料還有家家必備的烤箱。 人的習慣訓練出(養成)味覺,因此中西人在品嘗同一道菜時得到的心得大不相同。 雖然現在歐洲人也加1、2匙醬油入菜,不過對於沒吃過醬油的人,真的不曉得這味道哪來的呢!比如 【小紅莓燒雞柳】 ,連芝麻油都出現了!這個修道士的食譜大概只有當場我這亞洲人最能領會。 在眾多朋友裡頭,我發現喜歡中國菜的人中文似乎就學特別快。這可能是我不准確的感性度量,我還覺得願意學中文的人比較容易溝通? 回到香料來!我發現對於"醬油"這東西,西方人有兩極化反應,要嘛很愛,要不就很討厭。他們說,一道菜只要加了醬油就可以說他是中國菜了! 我們亞洲人當然不服輸的反擊,咱調味醬之多,看看李錦記發明的各種味道!魚香茄子要用蒜蓉豆鼓醬;滬氏甜麵醬可以拌麵、也可以爆炒;要不嚐嚐重口味牛肉辣醬或老乾媽的香辣醬;其他還有炸醬、甜辣醬、海鮮醬、叉燒醬、排骨醬、火鍋調料;素食者還可以選素蠔油,牛頭牌素沙茶醬......。應有盡有,但基礎油都是醬油或黃豆(大豆),懼怕豆腐的保羅一聞到豆騷味就哭著跑走,也是這樣我才認真的研究起咱們的基底油成份。經典中國菜就是老抽加料酒炒!不管是煲的、滷的、蒸的,搭配方式大概不出其二。我拿紹興給客人聞,他說這聞起來像醬油,我只好再拿醬油出來讓他比較,這下子他才明白A、B的不同。不能怪他,誰叫我們老把醬油跟料酒加在一起炒菜? 今天看了篇美食報導,發現端出來的菜色都是咖啡色的!我在心裡暗暗想了一下,果然醬油超重要!!不過別小看這些"大地色系"的菜湯,咱亞洲人就是能忽略那些基礎用料,然後細細辨出每道菜提出來的不同味蕾顏色!照燒醬跟醬油是不一樣的;炸醬跟豆鼓醬也是不一樣!品嘗咱們的菜式其實才是一門了不起的學問呢! 味覺要訓練,鹽巴吃多了觸角就鈍了!不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,我們有醬油寵、他們用個雞湯塊再加鹽巴,那不是一樣?德國地區還特別喜歡加Maggi醬汁到各色菜裡。鹹度的拿捏很重要,波蘭菜鹹,德國菜也鹹。大概走出門用外食很難遇到不鹹的!因為鹽巴可以掩飾廚師的不成熟廚藝,另外若是遇到在家慣用鹹的顧客,不多加點鹽會使人食不知味。加多點鹽巴也好讓顧客多喝些飲料...。餐廳的保守做法很不道德呢XD。要是認識了這一點,就不會覺得在家煮飯很痛苦了。 ...

公公的家裡有一只大魚缸,裏面放的是熱帶魚還有小丑魚以及一群我喊不出名的水族。暑期幫他們看家看了一週,我的重責大任就是每天3次餵魚!曾經問過保羅,是不是只要是醫生都要養魚?牙醫、精神科、小兒科...。這魚應該是給候診的病人看的,看得心情舒暢,小孩約莫忘記哭鬧,水裡的旋律很令人嚮往,我不知魚之樂,但是看起來真的不錯! 突然想起保羅去年 海生館 照了一堆水族~現在挖回來看,覺得很有意思。  這些魚應該都很涼快吧XD...現在波蘭也好熱啊!!

夏日湯品

歐陸氣候乾燥,曝露在這種空氣下不自覺地要喝很多水,水的變化頂多是加個氣泡,現在喝多了也煩,果汁太甜了,汽水不健康……這時候,只好轉戰湯品了! 說到夏天喝的湯,波蘭人大概會直接聯想到粉红色濃稠的酸奶冷湯吧?不過湯怎麼能是冷的?我對於那湯是打心裡不能接受XD 夏天!當然要清爽的湯!波蘭的夏日有很多新鮮蔬果可以入菜。 婆婆的推薦湯品,她把做法口述了好多次我都忘記,最後乾脆印了食譜給我(感恩哦!我的腦袋記不住食譜的)! 這邊就來分享一下吧 : 材料:大頭菜3顆、櫻桃蘿蔔一把、小洋蔥一只、奶油兩湯匙、高湯800毫升。 做法: 1.把大頭菜去皮切片,取其中兩顆跟高湯一起煮10分鐘 2.湯鍋離火,稍稍冷卻後用攪拌器打勻成稀稀的泥 3.另開煎鍋,加奶油,炒軟洋蔥然後把切片的櫻桃蘿蔔和留下的一顆大頭菜加進去略炒 4.煎鍋裡的菜倒進攪拌好的湯裡,再煮一兩分鐘 5.加適量鹽、現磨黑胡椒調味,然後撒上香芹裝飾~前後不到30分鐘,一鍋湯就好囉!! 後記:歐洲湯的口感偏濃稠,我若煮香菇雞湯,那肯定只有我自己喝,保羅絕對不捧場!有人無法欣賞香菇的鮮甜哪......

在光中,你看見了我嗎?

Siehst Du Mich Im Licht? (譯文) -Lacrimosa 你的雙唇在那肉體上壓印 使我的慾望猙獰 存在脆弱虛竭的高潮 靈魂深處渴望更多 就在我窄小的世界裡 啃吮著你直上絞架 咬碎我生硬冰冷的每一寸肌膚 而你空空如也 已經損毀 僅為這一短暫喧鬧而存在 你空空如也 你隱瞞欺騙 一切都是你自導自演 你兩隻眼長頭上 還有左右一對耳 然而跟一條盲魚一樣死 你不能理解我 不 – 你將不會理解我 你只會提及我 對你來說真假根本不值一提 因為最終總是只剩你 你是最後留下的權威 你是一切事例的准則 你就是那,或是任何真相遵循的要旨 短短一暼 自那輕率的那趾高氣昂 你要顯示你的智慧 你的虛假 – 你的企圖 興味盎然是你的愚鈍使然 你連自己都不知道 使你智慧逐漸消失殆盡 而你成了具空殼 已經毀損 僅為這一短暫喧鬧而存在 你需要的更多 你必須撒謊必需欺騙 而究竟 - 在光中,你看見了我嗎?! 你兩隻眼長頭上 還有左右一對耳 卻如盲魚那一般麻木 你不能理解我 不 – 你將不會理解我 你只會寫到我 對你來說真假根本不值一提 因為最終總是只剩你 你是最後留下的權威 你是一切事例的准則 你就是那,或是任何真相遵循的要旨 你的力量並不存於言談中 你用你的千篇一律找尋下一個犧牲者 那個用生命緊抓你的人 你兩隻眼在頭上 心卻錯放在虛假的位置 你成了我們時光的回聲 你就是一個傳聲筒 我並不想說太多 因為你已經說得夠多 可能你又會一笑置之 而我只不停吸吮你的血 你兩隻眼在頭上 心卻錯放在虛假的位置 儼然盲魚一般麻木 你不能理解我 不 – 你將不會理解我 你將不會理解我!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=歡迎觀賞1997年的歌德Lacrimosa= 一直很喜歡這首歌!很激情的吧~~呵呵!年輕的Tilo好狂野! Lacrimosa 的MV常常很...

命名小百科

中國父母拿名字算八字,要小孩以後帶個好名一生衣食無缺。八字這東西西方沒有,不過到了取名字的時候,這些爸媽一點也不馬虎!我就記得兩年前德國的海克給女兒起名字時那本厚厚的百科全書,上頭詳載明字的由來種種。命名的學問五花八門,我也拿一本来瞧瞧(保羅媽媽很熱心拿給我的)。 艾蜜莉亞、愛娃、羅伯特、旺達、馬格達蓮娜、飛利浦…。波蘭命名小百科上寫的是最受歡迎的波蘭名字,還有傳統的波蘭名像阿格涅絲卡、瓦迪斯瓦夫等。裡面也有我很少聽到的名,如伊戈爾、扎內塔,乍聽之下還真不知道這名字是哪國來的呢! 書裡的名字多是源自於拉丁或者希伯來名,上頭還寫著什麽名字的孩子個性如何,有什麽弱點,未來適合從事什麽工作,幸運寶石是什麽,有哪些命名日,那些偉人名人叫這個名字。最後還統計波蘭境內有多少人叫這個名字。通常特熱門的名字幾十來萬人跑不掉。波蘭並不允許你亂取一個“獨一無二”的名字,不像美國,你可以叫月光叫陽光都沒關係。這裡有的名字就那些,幸好他們的“姓氏”比較特別,所以要遇到一個同名同姓的人也不容易!因為名字少,不給你創意空間,所以取一個名三兩下就搞定了,不像中國父母絞盡腦汁到孩子出生還要繼續想。 保羅甚至不用這本命名指南就已經決定好未來生男生女的名字——從波蘭的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和名人中找就是!男孩叫維多,女孩叫瑪麗亞。這本書對他來說是無稽之談,因為一本命名書寫得像星座書去了! 我倒是拿著這本書揶揄他的人格!不看白不看,我至少瞭解一下名字的由來嘛~~~我還意外知道“瑪麗亞”(Maria)原是希伯來名Miriam,以前波蘭很多男生的第二個名字會叫瑪利亞。想不到原來是這麼中性的名字:P,人們喜歡把它跟聖母牽上關聯,但它的源頭並不是聖母…,如此這般,這名字反而對我來說更有意思了。 至於維多(Witold),聽起來像吸血鬼,也不錯XD…。可實際上保羅看上這名字是因為維多.皮列茨基是一名大無畏的戰士,在二戰中自願潛入奧許維茲做秘密接應,建立秘密電臺,從中傳遞情報到外界。他的貢獻是無價的,但最後被共產黨以莫須有罪名槍決。 嗯!果然是男人應有的氣魄!跟這名字給我的吸血鬼印象大相徑庭…。啊!還有,保羅真的是我的歷史老師呀…

第二本位文化

Między władcą a ministrem ma istnieć sprawiedliwość Między ojcem a synem ma istnieć serdeczność Między mężem a żoną ma istnieć odrębność Między starszym a młodszym ma istnieć hierarchia Między przyjaciółmi ma istnieć zaufanie. 上面噼里啪啦一堆,說的什麽呢? 正是波語版的禮儀篇! 分別是咱漢文化裡人人耳熟能詳的-- 君臣有義,父子有親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。 在波蘭住一住轉眼也3個年頭了,“波蘭會成為我未來的第二個家”的念頭悄悄住進了我心裡。不知為何在過去1年裡我對波蘭的文化認識突前猛進,也許是做好覺悟了吧!? 半年前,我已經放棄半吊子心態,即使故鄉的炸魷魚再好吃,我也要定心思索出一個真正的歸屬。 波蘭,好像就是這麼一個能容我之處?它們沒有過激的西方運動(如女權,如偶像流行);沒有我很討厭的一些東西...,那麼,撇開先前的成見,好好認識他們如何? 藉由一堂課“波蘭的禮貌言語”,我接觸了這個文化更深一層的面貌,波蘭人的禮貌準則在近代有3個轉折點,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,二是二戰,然後是共產垮臺後1989年大量“只要我喜歡,有什麽不可以”的(對我們來說這句話像講古)自由平等思潮。在一般人(外國人)眼光下,波蘭真是很多共產遺瘤,嗯,這是事實。但波蘭因此躲過大眾盲從思潮的高峰襲擊,而波蘭在共產政權中維持的依然是過去高雅之士應有的教養。相較于今日的自由(媒體自由、言論自由),我想過去波蘭人的思想自由是更高的層面。共產統治期間,家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。人人都知道要讚頌列寧、馬克思,但是每個父母一定對子女諄諄教誨:“電視上說的都是假的,馬克思主義是不正確的,你必需養成獨立判斷的習慣”。今日家庭的地位不再像十幾二十年前那般重要,共產垮臺帶給年輕人罵髒話的權力、給下對上批判的權力,給他們可口可樂喝,然後讓他們跟我們一樣可笑...大約就是那樣。 但是,現下很多波蘭人似乎認為自己不夠“西化”,因此而自卑,對未來沒有希望,不管做什麽都不如別國強。除了共產給他們的烙印外,很大的原因是波蘭人...

當在當下——布拉格

那一條街走得總是倉促,行人走得匆匆,橋墩下不時"生"出一台電車湊熱鬧。觀光客向觀光客問路,觀光客A驚訝這個長得比較不像觀光客的人居然不是捷克人!還未入夜,酒肆已經擠滿了人,他們叫做CDEF,興沖沖的是他們,這些人有百來個理由要比別人用力享受當下... 今天來到布拉格,其精緻木製工藝聞名遐邇,另外,琳琅滿目的水晶禮品店也讓人駐足流連。布拉格的藝品創意令人驚豔,布拉格的名字是旅人嚮往的詞,布拉格!噢!我終於踏上此地。 但是,走進背景鋪陳細緻的布拉格小城不久,就發現城裡頭裝的故事和背景不太搭噶,初來乍到的新鮮感很快就被擁擠煩擾的不自在取代——弗蘭茲.卡夫卡故址所在的黃金巷裝裡萬頭鑽動,布拉格的香榭麗舍大道也是人堆推人堆,上佩特林山丘觀景要卡位...,布拉格依舊富麗堂皇, 因為到處都是景點,所以到處人擠人, 原有的童話氣息大概就是這樣被擠得一乾二淨。布拉格看起來很繁榮,但是治安也“直接的”看起來不好。 或許 太多移民,太少原則,所以 跟昨日的城市比起來,這兒便顯得躁亂。 若非要繼續對這個城市抱有幻想,那麼就想像海盜上岸后的熱鬧光景吧,雖然扯得遠了,不過畢竟 捷克的啤酒舉世聞名嘛( 但聽喝客說這酒現在喝起來已對不上傳統的味) 。幸好我是觀光客,算是有照片有景點還有美食就可以打發的那種人。 爲了不要對不起自己,咱當然跳進去享受當下!雖然對布拉格的定位變了,但是發展成熟的觀光大城必有留人之處,把心放開就能開心了! 我還自己試出了心目中的No.1啤酒" Velkopopovický Kozel "!如果 Pilsner Urqell 和 Budweiser  已經不能滿足您,那麼不妨試試品質穩定的 Kozel(山羊牌) , 一樣是19世紀開始釀造的老品牌喔!可以帶著走的還有 捷克的溫泉餅,大大圓圓帶著杏仁味兒,薄薄軟軟的跟我們熟悉的法蘭酥挺相似但又有點不同,在布拉格超市買得到各種口味,很適合帶回家當伴手禮! 捷克並不是那麼的天主教(信教人口低於50%),會發現這個事實是因為他們的Tesco復活節星期一照常營業(幸虧如此我才買得到伴手禮)! 離開前,同行者有一人這麼嘆:天氣好的時候,布拉格的天空比任何地方都藍呢!這句話在我聽來既不科學也不理性,因為同樣客觀(地理、天候)條件下的天空,不會存在誰比...

嘿嘿!慕尼黑!

今年4月初的旅行,Eva載著喝酒的歌不喝酒的人前往德國第三大城--慕尼黑。嘿嘿!慕尼黑,皇家啤酒屋、BMW博物館和奧林匹亞公園非常象徵性的把發達慕尼黑呈現在遊客眼前。走過這些地標後,你還可以悠悠地往市外漫步。在慕尼黑的4天,我每天都處於想要起飛的狀態。從這兒出發,好似可以到達很多地方!慕尼黑的活力深深吸引我,每天在中央車站穿梭的外國人和上班族都讓我覺得很有親切感,在市政廳前聚集的毛小子也讓我想起柏林的街頭。這些人來去匆匆走得像連環圖,可一離開市區中心,它又成了人與景融為一體的德國風景。住在慕尼黑的人愛誇這城市的富裕,我待不夠久還無法真正體會這個富裕給的好處。可是我能拍胸脯保證,這是個人見人愛的城市! 兩個小時火車(RE)可以到薩爾茲堡;快車四個小時到瑞士;再遠一點到布達佩斯......。久未旅行的我光繞一圈中央車站就過足了癮。看著随時準備啟程的列車,想像一下它們的終點,真的是在他處難有的樂趣。慕尼黑有很棒的日本料理跟讓人齒頰留香,辣得過癮的新疆維吾爾料理。這一趟慕尼黑之旅我無比滿足!儘管是臨時湊成的陌生3人組,行前沒有做全面規劃,逛城逛堡也幾乎只走馬看花繞過一遍,但離開這城市後我是懷念它的。雖說當下我只在心裡想著:爲了這新疆料理, 下次 定要再(帶人)來一遍。 從慕尼黑出發可以就近參訪3大經典城堡:林德霍夫宮、赫蓮基姆宮以及新(舊)天鵝堡。3個都是路維德二世精心設計的華美城堡。這次除了計劃中的新天鵝堡外,我們還擠出一天到赫蓮基姆宮去!意料之外的行程給了我很大驚喜!赫蓮基姆宮位在男人島上,與之隔岸相望的是女人島,島上只一座女修道院,清麗的氛圍與男人島上氣派的大皇宮呈現強烈對比。我在旅遊書上看過基姆湖的星夜景象,因此搭乘遊船時很自然的把腦海中的印象往天上貼,將那日陰鬱的天空刷成另一個模樣,這趟船程就顯得浪漫多了。 在清爽的空氣下閉上眼睛可以帶我到達另一個世界,但巴伐利亞邦不親自走一次真的可惜!這回到過慕尼黑,我總算可以比較理直氣壯的說自己待過德國了(笑)! 巴伐利亞!噢!巴伐利亞!

麺!麺!麺!

在這裡,湯麵被當做“湯”,放在菜單前面一角。走進亞洲餐廳看他們的菜單都懷疑是不是吃得飽。 湯麵大學問,在這邊看起來卻是吃力不討好的一道菜。 “麵食”果然還是家鄉的地道!要自己擀麵又不太可能,好險,就在危急存亡之秋(再不吃我會死)...... 我們的super快煮面終於在超市裡出現了!!太讃太讃了~馬上貼出來分享:  別管這包裝拼音對不對,這麺倒真的是一丟下去就熟!200g可以分作4次吃,少量多餐萬歲! 疑?怎麼有豆腐?是的!在Piotr i Paweł買得到真空包裝的豆腐,儘管包裝上面寫得是“起司豆腐黃豆做”很奇怪,但我想這是爲了讓波蘭人好懂加的:P. 就是板豆腐!180g / 4.49茲羅提 亞洲食物萬歲!

不能單獨旅行時

一直喜歡和大夥出去熱鬧熱鬧,上山下海有人陪著除了壯膽外還有不斷的歡笑聲! 常常聽人說單獨旅行的好,怎麼也沒想過那是怎麼個好法。我想,單獨旅行的好,就好在你只要管好自己的腳,可以在當地就找到郵筒把熱騰騰的明信片寄出去,可以隨時隨地賴在地上看風景;還有,旅行的意義不外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充電,如果連思考的閒都沒有,那麼幾天 後 回家能指望的除了照片以外再無其他! 先茫茫然結伴,然後消失一星期,回家後大伙兒各自留下一卡車照片。歸家的遊人啊,看著照片可有心多添兩筆美一下心境?不!不!入了塵世還想看照片想像桃源,奢侈了...。 我相信這是種自私,可是不能享受當下就是浪費當下,兩個人的浪費成倍,三個人誰都要嚇得難以自己... 難以取捨,下次出發前一樣難以取捨。自個兒出走還是只能在當時年紀小實現...

從波茲南到羅茲

一個教堂加一條街,風和日麗的星期六,我又跳上便車往不知是何處的何處去! 今天是比Konin還遠一點點的Licheń,以及到了波蘭中心,不往下走不甘心的Łódź。 檸檬在到達波蘭的第一年已經參觀過Licheń的巴西利卡教堂,但因為印象模糊(甚至完全忘記它的地理位置)導致陰錯陽差又參觀了一次。這錯教堂是以梵蒂岡教堂為雛形,花了十年竣工的大教堂,目前是歐洲第八大聖殿。上一回來時是冬天,灰濛濛一片加上外圍還沒蓋好,實在說不出它哪裡強;這次花園蓋好了,停車場也規劃好了。從外頭看還真是有“聖殿”的光環呢! 不過這座教堂內裝太俗麗,充其量只能當個中台禪寺而不能入少林!大教堂旁邊還有另一座歷史悠久的教堂以及“各各地”,一新一舊,一個壯麗一個森嚴,自然而然成了朝聖中心。 這一天當然不能只有教堂,午飯後我們繼續驅車前往羅茲!可話說回來波蘭還真是大,地圖上一個指頭的距離,等我們到達時卻已傍晚時分。羅茲是過去鼎鼎有名的工業大城,現在雖已無過去的盛況,但羅茲的“步行道”還是很有看頭的!在步行道上有很多人力車伕,他們來回穿梭的景象讓人有種時空倒流的感覺,羅茲過去的繁華都留在這條街上了!出了這條街,整個羅茲看起來只有落魄,共產垮臺后羅茲的紡織工廠紛紛關門大吉,一夕之間失業率飆上40%,現在你可以在羅茲看到很多醉漢,走在街上的感覺和走在其他城市(如波茲南、華沙等)的感覺是不一樣的,你會忍不住把手提包扯緊,忍不住堤防來人,儘管站在觀光大街Piotrkowska悠哉悠遊,莫名的緊張感還是驅之不去。這兒的外國人很多,走在路上其實很自在!羅茲擁有全波蘭最專業的語言學校,來這邊苦修9個月包你波蘭語嚇嚇叫,比我這個波茲南學3年鬆散波蘭語的鴨子,羅茲出來的天鵝真的強多了!這一個有故事、有歷史的城市,消費居然出奇的低,比波茲南低也!!難道就是酒錢便宜才養出這麼多醉漢?羅茲啊羅茲!今天誰還會搬進羅茲築城堡?這個城市就這麼定型了吧... 這條街不管怎麼說都值很多 照片 !我的觀光客本性再度被喚醒了!看這一張"與詩人的對話"--Julian Tuwim是著名的猶太詩人,也是羅茲之光,在步行街上擺著他的雕像,歡迎大家和他比鄰而坐。據說摸了他的鼻子就會有好運降臨喲!